close
起因:新聞一則,如下(節錄至Yahoo網路新聞)
下班哪也不想去 小心變成「干物女」2007/11/25(張德厚報導)
人力銀行調查顯示,有越來越多上班族女性變成怕麻煩、沒有感情生活的「干物女」,已經逐漸與社會脫節。「干物女」一詞源自於一部日本漫畫「螢之光」,女主角每天都打扮的光鮮亮麗上班,可是下班回到家後卻完全不修邊幅,只想一個人舒服地過生活就好,家中更亂得像垃圾場一樣。
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,沒有感情生活的女性上班族中,6成6自認為是干物女,而其中5成2甘之如飴。1111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指出,干物女的成因,主要是「怕麻煩、喜好待在家、愛好自由」,是忙碌工商社會下的產物,許多上班族在公司必須全神貫注,維持最美的一面,放假自然想無拘無束,尤其不急著找另一半,更缺乏裝扮自己的動力。吳睿穎:『所謂的干物女就是私下生活不拘小節,遠離戀愛,凡事都說「這樣做最輕鬆」的年輕女子,不跟社會競爭競爭、不交際、不運動、不戀愛…,愛自己勝過愛其他事物。』
吳睿穎指出,干物女的現象將比「宅男」、「腐女」更為嚴重,可能會導致女性不婚,甚至在職場上也失去交際能力,建議干物女們,該走出自己的小窩,多與他人互動,不要只看電影電視及上網,以免最後跟社會脫節,失去競爭力。
新店耕莘醫院精神與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表示,成為職場干物女的原因可能有幾種,一種是對情感、人際交往、讚美與批評長期冷漠,習慣選擇孤立活動的獨行俠性格;一種是瀟灑性格,因為平常上班太嚴肅、正式,希望下班、休假時做自己的代償作用;一種則是畏縮、自卑,過度保留情感,以致於抑制新的人際關係。

先不論日本人很愛對某一特定的團體賦予新名,在這裡我讀到的是新聞裡所傳遞的意識型態。
首先,在後現代的社會裡,強調的是多元的觀念,沒有所謂的唯一真理與正確,過去非黑即白的二元迷思已漸漸被解構。文中提到有越來越多上班族女性變成怕麻煩、沒有感情生活的「干物女」,已經逐漸與社會脫節。我不懂與社會脫節的是如何判斷?由誰判斷?有感情生活便不會與社會脫節嗎?僅上班族“女性”才能才有此等現象嗎?

其二,1111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指出,『干物女的現象將比「宅男」、「腐女」更為嚴重,可能會導致女性不婚,甚至在職場上也失去交際能力。不要只看電影電視及上網,以免最後跟社會脫節,失去競爭力。』似乎干物女之所以比「宅男」、「腐女」更為嚴重其因出於不婚,文中傳遞的意識型態是婚姻對女人價值的重要,甚至是五成的干物女對這樣的生活甘之如飴,他還是要告訴你:「要小心喔!會嫁不出去,你的人生就是不及格!即便看電視、上網,獲得最新的資訊,你還是會跟社會脫節!」難不成要我們勤下鄉跑基層,搞個longstay,才能有足夠的競爭力嗎?

第三,新聞最後引用心理醫師的話,是想說明這種現象不符合社會規範下對女性的期待而將之病理化,就如同在主流異性戀框架下,同性戀都是病態。醫師所陳述的發現卻被記者賦予價值評斷,請問媒體有什麼立場與資格審核所謂的道德價值?

最後,新聞報導人、所採訪的人力銀行營運長、以及最後的心理醫師皆為男性,以男性的價值觀套用在女性身上,甚至是漠視女性主體的經驗(五成女性甘之如飴,聽到沒?!),再度複製了女性主義批判多年的這種『以男性為標準』的意識型態。在這殘酷的複雜社會下,如果還不能私下做自己,那麼我們的主體性何在?

做自己,好自在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travel7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